|   说明本图皮肤和浅筋膜大部去除,显示上肢的皮神经、皮静脉和深筋膜。
 上肢皮神经的分支和分布区域,可参阅(图七)周围神经的节段性和分布区域。
 图注
 1.锁骨上神经    4.5.臂内侧皮神经    8.前臂外侧皮神经    11.尺神经掌皮支
 2.头静脉    6.贵要静脉    9.桡神经浅支    12.手掌静脉网
 3.臂外侧皮神经    7.前臂内侧皮神经    10.正中神经掌皮支
 •附•上肢部常用穴
 内关(心包经,见图一,三,四,十九,二十一)
 位置:前臂掌侧,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 针法:直刺5分~1寸,深刺可透外关。针感酸、麻、胀,向上放散到腋窝,向下放散到手指。进针达到深部时,如有疼痛或触电感,大都为刺中正中神经干,可减轻刺激或调整针尖方向。
 灸法:艾条灸5~10分钟。
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:皮下有正中神经掌皮支、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的浅静脉(隔皮肤可见,应避开,防止皮下出血)。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进入少许,即有正中神经干;再深,经指浅、深屈肌即达旋前方肌,肌的深面有骨间掌侧神经(正中神经分支)和同名血管,贴于前臂骨间膜;如针尖穿过骨间膜,达前臂背面,可透外关。
 主治:胸胁痛,呃逆,呕吐,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胃下垂,心悸,心绞痛,眩晕,失眠,精神病,神经衰弱,月经不调。
 神门(心经,见图一,三,十九,二十一)
 位置:腕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凹陷处。
 针法:仰手平放,在腕骨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的凹陷处进针,直刺3~5分,或在尺骨小头、尺侧腕屈肌腱的尺侧和腕骨间进针,直刺5分~1寸。针感酸、胀。
 灸法:艾条灸10分钟左右。
 局部层次解剖结构:皮下有尺神经掌皮支和前臂内侧皮神经,深部有尺神经本干(偏尺侧)和尺动、静脉(偏桡侧)。
 主治:神经衰弱,失眠,健忘,心悸,精神病,癔病,耳鸣,胸胁痛。
 
 
 
 |